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导演刘劲:拍摄《天宝》,一场命中注定的“回归”与“使命”

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那份“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贺匾,正是这片古老土地焕发新生、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时代注脚。

就在这历史荣光与时代使命交织的时刻,作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影片,《天宝》自7月10日正式在全国人民院线上映以来,如同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的璀璨明珠,以其深沉的力量,叩击着观众的心扉。


《天宝》电影海报

《天宝》讲述的,是一位几乎被时光尘封了90年的藏族革命家的传奇人生——天宝(原名木尔加·桑吉悦希),一名出身寺庙的“扎巴”,如何在民族危亡与信仰抉择的激流中,毅然投身红军,成为长征路上第一批藏族战士、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并最终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西藏和平解放和建设鞠躬尽瘁的革命家。

而将这段传奇从历史深处唤醒,赋予其鲜活生命的,正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刘劲。巧合的是,刘劲与天宝,都出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是奔腾的梭磨河水滋养的儿女。


刘劲导演片场工作照 受访者提供

“一位这么传奇,做出过这么大贡献的藏族革命家,怎么之前就一直没有表现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刘劲的话语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更饱含着浓浓的乡愁。对他而言,拍摄《天宝》远非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更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回归”与“使命”。

“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在写作电影剧本以及拍摄期间,注入了很多我童年熟悉的生活。越是拍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拍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拍我在阿坝州、在马尔康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刘劲看来,恰如片中嘉绒藏族传统民歌《啦哩谢莫》所唱,“从哪里出发,就会回归何处。”这句歌词也成了电影《天宝》最贴切的精神隐喻。


剧照 除了担任编剧、导演,刘劲此次在片中也有出演,饰演广大观众对他最熟悉的形象——周恩来。

| 对话

“我有责任来完成这个任务”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这部电影是在四川阿坝州拍摄的,那里也是你的故乡,拍《天宝》是不是也有一份乡情在?

刘劲:没错,我和天宝都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他是马尔康县党坝乡的,我是马尔康县城的。从小就听老师和一些叔叔阿姨讲,在阿坝州出过一位藏族革命家。他的人生故事太传奇了,从一名寺庙的小扎巴(藏语里指普通僧人),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时代洪流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参加过长征,是红军中的第一批藏族战士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随先遣队进藏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工作,是共和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的首任州长。

这样一位藏族革命家,怎么就没人表现呢?过往,我演过很多反映长征、长征大会师和关于红军题材的影视剧、包括电影,多是展现红军主要领导人,或者是以各方面军为重点的展现形式。但展现藏族人民在红军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伸出援手,倾其所有地帮助我们,(这样的影视作品)之前一直没有出现过,而天宝正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1995年,翟俊杰导演执导电影《长征》也是在阿坝州拍的,我就给编剧和导演提过建议,后来我又参演了电视剧《长征》(2000年),都想到过能不能在剧中加入藏族人民帮助红军的情节,这个念头可以说由来已久。留下的这段空白,应该有人去填补。


电影剧照

澎湃新闻:讲到红军长征,我们往往都会顺带提到“爬雪山、过草地”,而这两件壮举其实都发生在藏区。

刘劲:主要就是在藏区,“雪山”是位于阿坝州的夹金山;而“草地”,若尔盖大草原、红原大草原也都在阿坝州境内。所以就觉得特别遗憾,拍了30多年的主旋律革命题材的影片,我太熟悉这段历史了,又是从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的,所以我有责任来完成这个任务。


刘劲导演片场工作照 受访者提供

澎湃新闻:我们具体谈谈《天宝》的拍摄缘起和经过?

刘劲:阿坝州建州70年时,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委宣传部提出应该把电影拍出来。我是领命之后,马上就开始从创作源头抓剧本、搭班子。2023年7月1日,党的生日当天,我们在马尔康,天宝的老家开机,前前后后拍了三个多月。而且99%都是实景实拍,把阿坝州的壮美河山,那种雪域高原的风光全部收入了镜头,去年一整年都在做电影后期。

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和天宝同样的环境里边,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度地去接触这个题材,他的生活环境和我是那么相似,可以说这是我来当导演一个特别大的优势。从创作开始,我就逐渐把自己小时候的童年记忆呈现在剧本中了。拍摄过程中,也不断地有一些我童年的记忆闪回。展现天宝在藏区的青少年岁月,其实我是在拍自己的童年,两者太深度融合了。


电影剧照

澎湃新闻:能否举个例子?

刘劲:你比如说,天宝和央珍姐姐第一次见面,是在马尔康西索村的一条小溪边打水。山上的泉水流下来,溪边还有一棵藏区特有的栎树。姐姐唱着嘉绒藏族传统民歌《啦哩谢莫》,那么美的声音、那么淳朴的藏区少女形象。天宝默默地把自己打的水倒入姐姐的水桶里,两人间没有任何对话,全是行为的展现。

构思这段场景的时候,怎么表现两个孩子间这种两小无猜的情愫?我就想到上小学时经常要去支农,带着干粮到藏民的田地里帮着干活劳动。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把各自带着的馒头、馍馍、糌粑拿出来,突然班上的一位藏族女同学跑到我面前,从藏袍里掏出一把东西塞到我手上,转身就跑开了,一句话都没有。

我一看手里边是把炒制的蚕豆,当地管这叫福豆——在藏族传统节日,比如藏历新年中,炒制的福豆是待客必备的零食,寓意分享福气——这个细节一直留在我的心里……现在想来,可能就是一个藏族少女情窦初开,喜欢我这个小男孩,用这种最淳朴的方式来表达。那个时候物资匮乏,这把福豆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东西。我把这段美好的记忆艺术化地再现在片中。

那么等他们长大以后,在锯木厂,天宝(顿珠次仁 饰演)在那拉锯,央珍姐姐(卓依娜姆 饰演)又看着他、心疼他,借着背锯末的契机,悄悄地走上前去,又把福豆掏了出来,放在他的手里。而在央珍姐姐牺牲前,姐弟俩上山给红军采菌子,姐姐还是拿出一把福豆递给天宝……

类似的情节在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是一种独有的心意传递和表达,展现了藏族人民最质朴的情感。而这也是自我小时候到现在,内心里面最闪亮、最美好的记忆。就像《啦哩谢莫》歌词里唱到的“从哪里出发,就会回归何处”——拍这部电影,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循环,那些集体记忆的场面时不时就会闪现在我的眼前。所以我说拍到最后,就是在拍我自己的童年少年,我在阿坝州、在马尔康生活的点点滴滴。

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来拍戏

澎湃新闻: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谁来饰演天宝兹事体大,能否介绍下如何发现了顿珠次仁,这位年轻的藏族演员

刘劲:现在电影要讲市场、讲票房,在确定天宝这个人物要由谁来饰演时,其实有很多人选。我提出的第一个标准是,片中所有的藏族角色一律要由藏族演员来饰演。虽然汉藏人民都是一家人,毕竟在文化熏陶和生活经历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藏族是非常热情奔放的民族,可以说藏族人生下来就会唱歌、跳舞。所以我们这次在挑选演员上,不讲他名气多大,流量有多少,首先要求的就是准确,尤其是天宝,他是全片最重要的角色,关乎整部电影的成败。

那么藏族演员中也有很有名气、有表演经验的,出品方也给我推荐了很多,但我一直没有表态。后来我想到,国家为了定向培养少数民族演员,上世纪50年代末就出台了相应的举措,比如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教育里就设有“新疆班”,招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青年学子;上海戏剧学院有“西藏班”,专门招收培养藏族的学生。我就给上戏表演系系主任打电话,把饰演天宝演员的形象、气质要求说了下,人家马上给我反馈说,有!但刚刚毕业,返回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工作了。当时还是疫情时期,我就先跟这个班上所有的男同学开了个视频会,之后又专程飞赴拉萨和几个同学见面,最终确认顿珠次仁最符合天宝的形象和气质。


电影剧照 藏族青年演员顿珠次仁饰演天宝

澎湃新闻:我想知道在你看来,在传记片中要把“传主”演绎好,形象和气质两者谁更重要?

刘劲:挑选演员,形象和气质是两个方面,形象只是基础,关键是气质必须拿捏到位。气质是由内而外传递给观众的韵味,周总理有周总理的气韵,毛主席有毛主席的气韵。你说唐国强老师和我的外形就那么像伟人吗?唐老师自己都说,他跟主席在形象上差得有点远,而且他在影视剧中也不说湖南方言。为什么观众认可他饰演毛主席?首先在于演员自身的文化沉淀,再者就是饰演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认可了。演员出身当导演,我知道怎么才能帮助演员把角色塑造好。

确定顿珠出演天宝,大家都有一个担心,这个演员刚毕业太年轻了,没有太多的表演经验。天宝这个角色在片中一共有三个演员出演,前两个分别饰演童年和少年阶段,顿珠是从角色的18岁进入,一直要演到70多岁,跨越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他也是第一次演电影,担纲这么重要的角色,角色年岁跨度又这么大。

再一个难度在于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天宝是一个扎巴,原先有自己的信仰。红军来到藏区后,通过和战士们的接触,他的身份和信仰间发生了剧烈的冲撞,通过他看到红军战士为了信仰,为了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包括他看到央珍姐姐为了帮助红军不惜舍身坠崖,看到一个红军女战士刚刚把孩子生下来,可部队就要出发了,毅然决然把孩子留给藏民收养,还要跟着部队继续长征。眼前发生的事情,桩桩件件触动了他,让他开始觉醒、开始思考,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信仰,接受了新的主义。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必须要通过很多真实的触发、细节,才能够让观众相信。

我是坚持让顿珠饰演天宝的,也预想到了他在片场肯定会遇到表演上的障碍,那么我在现场,可以帮助他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顿珠的压力非常大,一来不愿辜负我的信任,二来他自己也拿不准这个人物。他是个90后,让现在的年轻人去演绎90多年前人物的状态,言行貌心,特别是这个人物又有如此复杂的经历,怎么去表现?


电影剧照

澎湃新闻:如你所言,怎么反映天宝加入红军的心路历程?我注意到片中展现了他在加入红军之初,参加战斗依旧遵循佛教“不杀生”的律令,这其实和刺刀见红的战场环境形成了矛盾。


电影剧照

刘劲:我的办法是,首先让顿珠进入到角色扎巴的身份,把他当红军的戏往后放,让他的身上必须先带上佛性。为此在正式开机前包括开机后的一段时间,顿珠几乎天天要磕长头,天天诵经,去那种氛围里面熏陶他。他非常用功,比如戏里要展现他磕长头去布达拉宫的场景,这里面有山路、草地,还有沼泽地、有雪山。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寒冷,也不管路有多么烂,只要说顿珠,你从这儿磕到那儿,就是面前有水有泥,他照样扎下去一丝不苟地完成。

后来我慢慢感觉到,他可能觉得在表演技巧上、经验上是自己的缺陷短板,但他愿意用真诚,用自己那颗心,用真实来打动观众,而这一点是我特别看重的,也是着意要去发挥他的优势,抓住从眼睛里边传递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在特写镜头里,观众能看得出来,他没有一点做作,完全是沉浸到人物的情绪之中。在沼泽地的戏份里,他的眼睛里边满是血丝,那种求生的欲望,那种对信仰的渴求,装是装不出来的。

顿珠每拍完一个镜头,我都会过去抱一抱他。你知道拍爬雪山、过草地的戏份,当地气温非常低,战士们穿得又很单薄,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我记得一次抱着顿珠,能感到他浑身在发抖,就把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给他披上取暖,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就这他还问我,导演,用不用再来一条?


电影剧照

拍长征的戏份,我有过好几次经历了,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同年轻演员们做了分享。比如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一天都吃不了饭,真的是在体验红军长征的那种艰难困苦,是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来拍戏,来再现红军的精神,他还是很受感染,表现天宝在红军时期的戏,他也逐渐进入了状态,而且这个过渡几乎没有什么痕迹,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到了天宝老年的戏份,主要集中在来到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前的时候,顿珠一开始还是很担心,毕竟年纪跨度太大的,电影镜头的放大效果又那么明显,他对外形不自信。我就告诉他,放心,你只要把天宝老年的状态找准,经历了几十年革命生涯的洗礼,这个时候他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就好。关于你的外形问题,咱们的化妆师任宜工老师,是王希钟先生的大弟子,那是给领袖人物做造型的大师。拍摄现场再加上摄影镜头和灯光的支持,包括后期还加入了一些特效技术,圆满地完成了天宝老年的形象。电影最后,是定格在天宝面部的大特写,闪回他这一生走过的高光亮点、一些片段瞬间,这个时候顿珠摘下眼镜,眼角的一滴泪慢慢地从眼眶里边淌落下来,非常地打动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着力要表现的”

澎湃新闻:就像《天宝》海报所示,天宝的一面是个扎巴,另一面是红军战士,这部电影把同一个人物的两种面相做了融合殊为不易。

刘劲:天宝是一位真实的人物,在我看来他身上体现了革命性、民族性、宗教性,怎么把这“三性”体现出来?哪一“性”体现得不好,都是艺术的缺憾,观众也会觉得不到位。所以我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文化的融合问题,要让电影出来藏族观众看了,觉得这是他们的文化,很地道、很巴适。汉族观众看了后,既能感受到文化上的新鲜感,也能体验到一种神圣性。

文化融合就要牵扯到宗教,宗教是藏族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我说藏族文化它不仅是高原上的格桑花,非常美又非常坚韧,它不仅是巍峨的雪山,壮阔的草原,不仅是宏伟的布达拉宫,它其实更重要的是深深植根于藏族同胞的生活日常。这里边就有酥油茶、有弦子锅庄舞,还有牦牛、羊群,都是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生活所特有的,是在那片土壤里浸润出来的一种文化,这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交融在一起的。


电影剧照

我小时候就经常跟藏民一起骑牦牛、骑马,上山捡菌子,吃山上的野葡萄、野草。上学时我们的早餐就是糌粑、酥油茶,我的童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包括跟着藏族同学唱歌跳舞,这些藏族文化也沁润在我心里。回到天宝这个人物,他起先是一个扎巴,常年在酥油灯下诵经修行,身上的气质是从小养成的。

怎样把这三性融合起来?我想到的首先是《阿甘正传》,他就是和命运抗争,一直不屈不挠,用奔跑与时代洪流相结合相跨越,最后命运接纳他,天宝其实也是这样。同时还有好莱坞电影《血战钢锯岭》里边的军医道斯,他不拿枪是贯穿全片最大的亮点。但我们不想再去重复,按照天宝在回忆录中的记述,他曾多次参与战场工作,但没有参加过一线战斗,所以也用不着拿枪。


电影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王晖此次在片中饰演毛泽东

天宝是一个扎巴,作为僧人的戒律就是不杀生,慈悲为怀。在他当红军后,所有的镜头里他都没有拿过枪,甚至没有配枪。他身边的一个标志性道具是牛角壶,行军渴了就打开喝水,片中还展现了在歇脚的时候,他把牛角壶递给毛主席喝水,主席还挺奇怪,这样的东西没有见过,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特色的物件。


电影剧照

片中展现了天宝在红军队伍中,给大家带路、干活、救治伤员,但从来没有展现他拿枪射击,观众也会纳闷作为战士,他怎么不碰枪?唯一一次把他逼到要动武的场景是百丈关战役,红军遇到刘湘的川军偷袭,出现重大伤亡,部队被打乱了。一名红军女战士在天宝眼前被川军的子弹击中,他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为了抢救同志,同时作为男人,也有血气方刚的一面,本能地抓起了地上的一把枪,但在上膛之后,他又很痛苦,脑海中仿佛又出现了上师的诵经声,还是不能破杀戒,痛苦地把枪扔在一旁,抓起一根棍子要上前和敌人拼命。没想到敌人和他四目相对可不会留情,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


电影剧照

千钧一发之际,枪声响了!我们给了一个川军倒下的特写,镜头虚的一推实,是张连长救了他,他的革命引路人出现了。张连长让天宝拿起枪自卫,他还在痛苦犹豫的时候,敌人又围了上来,结果张连长也中弹了。镜头一个上推,天宝毫不犹豫地背起张连长,仿佛有神灵的护佑一般冲出了包围圈,等于说他又救下了张连长。从救人到被拯救再到救人,这是一种精神和情节的升华,对天宝的内心而言是一种涅槃重生。这样的安排既表现了天宝的不拿枪、不杀生,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队伍的战友情,同袍间的生死相托。

所以对于片中宗教部分的呈现,我没有把它放在只是唯心主义的角度去审视,作为创作者,我们要尊重藏族同胞的信仰。而天宝对待宗教的态度其实就是我的态度,他参加红军,直至入党,并不是对原有信仰的背叛,而是一种升华,是一种觉悟与蜕变。佛教只是精神上的解脱,而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则是对现实生活改造,同旧世界的斗争,为的是让全天下的人民得解放,就像片中天宝的那句台词所说,“共产党就是我心中的佛”。

澎湃新闻:《天宝》在全国人民院线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看到目前北京还有几家影院在放映。上映后,你所收到的反馈里,有没有哪一条令你印象最为深刻?

刘劲:在我的家乡阿坝州,一位观众看了《天宝》,她是我同学的侄女,观影过程中哭了很多次。我可以把这个90后汉族姑娘的评论读给你听:心里堵了很多东西,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很深沉的触动。作为一个在马尔康长大的人,这部电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嘉绒藏族的生活细节,像阿妈编织腰带等,特别是看到央珍姐姐给天宝递蚕豆的情形,我都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真实。天宝的故事不仅仅是课本里长征的故事,或者是长辈口中关于红军的传说,它不仅是雪山草地,是在这个地方红军和藏族人民的融合,是我们出生在马尔康那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也是融入血脉之中的一种基因。

澎湃新闻:由这位观众的讲述,我们其实可以明确地意识到,这部电影本身带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命题。

刘劲:没错,我们那里就是多民族的聚集区,有藏族、汉族,还有羌族、回族,他们都有一种善良的性格底色,可以说这里面既有红军当年来了后,长征精神留下的传统,也有当地宗教文化的影响。

所以我真是觉得有些遗憾,《天宝》这部电影被严重低估了。路演过程中,每一站的观众反响都很强烈,他们被真实的人物和画面所震撼,经常会流下眼泪。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融进了多层结构的飞线,每一条线都是一种铺垫,到了最后的结局又融汇在一起,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来自于此。


电影剧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着力要表现的。红军同当地藏族同胞间,军爱民、民拥军,他们间就像是水中有泥、泥中有水,是分不开的。红军女战士在草地生下孩子,因为还要随部队开拔,只好留给当地的藏族阿爸阿妈抚养,而后者信守承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一名汉人的孩子拉扯大。还给这个孩子取名雪莲红,寓意“雪山、草地、红军”。片尾,成年后的雪莲红(和央珍姐姐由同一名演员卓依娜姆饰演)和天宝在布达拉宫前邂逅,这既是一种轮回,无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实我在电影里设置了三次重逢,希望拍出人生的不甘与痛苦,以及超脱和圆满。除了上面这一处,还有天宝和母亲的重逢——天宝参军后随着部队征战天南海北,最后又回到藏区参加西藏和平解放,这期间他才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母亲,而母亲思念儿子又积劳成疾,这时双目已经失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有一处是战友重逢,天宝的战友孙健喜在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后来留在当地和藏民结婚生子,但他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红军战士,一说归队,马上就能报出自己的编号。这场戏里还有一个感人的场面,当地的藏族百姓拿出红军在藏区打的白条,问天宝,藏汉人民是不是一家人?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纷纷把白条扔进了燃烧的篝火堆。


电影剧照

再有为什么共产党人闹革命,红军能打胜仗?那就要回到我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这在电影里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一对红军父子,父亲是炊事班长,却绝不会假公济私多给孩子分一口吃的。过草地的时候,孩子最后死在他怀里,没有一句怨言喊出一声,“爸爸……”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冲击力是很大的,它的文学性、人性,人生感,这种对美学价值的追求,视觉呈现也好,音乐也好、摄影也好、剪辑也好,包括对信仰的诠释,这些都融入进影画的叙事展现出来了。在电影的专家研讨会上,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等都对《天宝》做出充分地肯定,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长征题材、民族题材的主旋律佳作,祝贺演员刘劲作为导演转型成功。


上一篇:《战争机器》电影剧本创作中 或与系列新作E-Day相关

下一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定档国庆,柯汶利新片《匿杀》定档12.31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