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3 10:21:40
相较于毛姆的小说原著,电影最终给了Kitty和Walter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他们在苦难中重新建立了感情,Walter也在对抗霍乱的过程中死去,Kitty带着对他的怀念继续生活。这种处理无疑更加温情动人,但它淡化了原著中对人性本质更深刻、更尖锐的拷问。
在原著中,Walter的死后并没有带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救赎或重生。Kitty离开了内地,回到香港,甚至再次和查理发生了关系。许多读者对这一情节难以接受——她不是已经看清了查理的虚伪、完成了在修道院的“蜕变”吗?为何还会重蹈覆辙?
但我恰恰觉得这才是毛姆真正的深意。人的成长往往不是线性的,不是经历了一场痛苦或顿悟之后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更好”的人。所谓的“蜕变”,很多时候只是暂时的改变,是在特定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当人回到旧有的生活场域、面对熟悉的诱惑与软弱时,人性深处那些未被真正治愈的部分,就可能重新复苏并支配我们。
事实上,《面纱》探讨的远远不只是婚外情或个体的成长,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落差、自恋与投射,以及如何在幻灭之后重新审视爱与自我。Walter最初爱上Kitty,几乎完全是出于她的美貌。他明知她浮浅、缺乏思想,却固执地以自己的方式“爱”她——娶她、给她舒适的生活,却从未真正试图理解她的精神与情感需求。
当他发现Kitty出轨后,愤怒和受伤使他作出极端的选择:带她前往瘟疫肆虐的中国内地。他对她冷漠、疏离,不与她交流,把“惩罚”当成拯救的方式。他不放过她,也不放过自己。他对她的控制、对她悔改的执念,其实隐藏着一种对“理想爱人”的幻灭与对现实的不甘。这是一种扭曲的道德自负,也是Walter自身悲剧的根源。
正因如此,他临终前留下的那句遗言:“The dog it was that died”才显得如此苍凉。这不是一句伤感的话,而是他对自己、对爱人、对整段关系的彻底否定与放弃。
总之,毛姆的笔下,揭开了“面纱”下爱情的幻象,露出的是控制、孤独、恐惧、欲望与自我幻灭。他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好人都真的善良,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意味着彻底堕落。人是在矛盾中活着的生物,爱与不爱之间,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有艺术的病,没有艺术的心
19日短剧热度榜:《余生无你皆荒年》第一,大盘热度4467万
是“直男”,也是“暖男”
易烊千玺的炸裂演技,让人忘了《少年的你》也有“粉丝经济”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艳阳天
《东京物语》
《爱死机·帮手》(Helping Hand):断臂求生的具象呈现
于血痕深处见苍生,《三滴血》中胡歌的眼神叩问与表演觉醒。
脱了魔术的胎,换了爆米花的骨
自由之鸟,自由之人
互为表里,同样精彩
重温《盗梦空间》
-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评《都是她的错》——男与女、父与母
如果时光是贼,还有温柔的耳光
“打死不用AI”的陀螺,拍了一部“人造人”电影,让人忍不住落泪
替“没看过鬼灭”被我硬拉来影院的女友发声
《国宝》:舞台吞噬电影的伪史诗
《若无其事的样子》,滨口龙介电影中的暴力——以对话为媒介的隐性暴力结构
出走一时爽,敢于回头和不公平叫板,才是真正的有决心!
观众永远需要魔术,群众永远等待侠盗
点映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