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1 04:02:36
一般人都文学和电影是有区别的,所以电影学院的老师让学生少运用旁白,但是我不得不否认旁白给人的心与心对话的感觉。因此这部影片大段的旁白我觉得值得称赞。
如果能拍成电影,为什么还要写成小说呢?
文学叙事本身具有欺骗性,光靠文学,恐怕难以高效实现某些东西比如小说也可以有夸张的叙述语气来暗示文学的欺骗性,但远没有电影那样直观、高效和易于理解。
事实与被叙述版本,有些时候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很有意思,也是我看完这个片子在思考的,我觉得很爽,开拓我认知边界了。原来用旁白,还能用的这么有深度、有技术。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意识到时代的重要性,而这个片子恰恰缺乏这一点。无论是题材还是节奏感,都显得与当下脱节。我认为创作不必拘泥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界限,因为文艺片同样可以做到“好看”。然而,这部片子在“量感”上虽然很难,无论是台词还是演员的表演,但是仍然会让人感觉到有限。它缺少时代感,以及导演作为电影作者应有的独特性。
整体上,这更像是一部拍给电影人看的作品:它在展示“看,旁白还能这样用”,而不是在传达电影的魅力,所以它看起来会显得有点儿无聊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即便影片谈到了三代女性,也涉及外婆和母亲谈论中对于代沟的理解与辩驳,但由于过度依赖对话和大量旁白,而排斥了视听语言的表达,这几乎注定了它难以赢得大众的喜爱。不过这样的文学电影应用方法的讨论,又或者讨论女性主义的意义,留在柏林还是值得信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很有感触的几个点
下一篇:小人物2|天呐,摇尾系统太可怕
是“直男”,也是“暖男”
易烊千玺的炸裂演技,让人忘了《少年的你》也有“粉丝经济”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艳阳天
《东京物语》
《爱死机·帮手》(Helping Hand):断臂求生的具象呈现
于血痕深处见苍生,《三滴血》中胡歌的眼神叩问与表演觉醒。
脱了魔术的胎,换了爆米花的骨
自由之鸟,自由之人
互为表里,同样精彩
重温《盗梦空间》
-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评《都是她的错》——男与女、父与母
如果时光是贼,还有温柔的耳光
“打死不用AI”的陀螺,拍了一部“人造人”电影,让人忍不住落泪
替“没看过鬼灭”被我硬拉来影院的女友发声
《国宝》:舞台吞噬电影的伪史诗
《若无其事的样子》,滨口龙介电影中的暴力——以对话为媒介的隐性暴力结构
出走一时爽,敢于回头和不公平叫板,才是真正的有决心!
观众永远需要魔术,群众永远等待侠盗
点映感想~
荒谬世界的局外人,追求意义的殉道者
